top of page

讓潛能超越

肌筋膜釋放於中風復健常見問答 FAQ

Q1:什麼是「神經性肌筋膜鬆弛術」?

➤ 本技術專為中樞神經損傷設計,結合筋膜生物力學與神經科學原理,透過持續輕壓誘導筋膜基質液化,逐步鬆解患側痙攣張力鏈,改善異常肌張力與關節活動度。

Q2:哪些中風後遺症最適合此療法?

✓ 上肢屈曲 / 下肢伸直性痙攣  

✓ 肩關節半脫位疼痛  

✓ 步態失衡代償姿勢  

✓ 長期臥床筋膜沾黏  

✓ 術後疤痕組織增生

Q3:與傳統復健運動有何不同?

➤ 傳統物理治療|主動肌肉訓練為主,需患者配合出力  

➤ 肌筋膜釋放|被動調整筋膜張力網絡,特別適合:  

▸ 自主運動能力受限者  

▸ 疼痛閾值較低族群  

▸ 需突破復健停滯期患者

 

 Q4:治療如何改善痙攣問題?

基質液化效應|5分鐘持續壓釋啟動筋膜相變,降低膠原纖維黏滯度  

神經抑制反應|激發Ⅱ型傳入纖維,降低α運動神經元興奮性  

張力線重組|調整全身筋膜整體牽拉張力tensegrity結構,減少代償性緊繃

 

 Q5:需要多少療程才有效果?

▸ 急性期(中風6個月內):每週2-3次,配合物理治療  

▸ 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每週1-2次,維持筋膜延展性  

※ 研究顯示:連續8週療程可提升Fugl-Meyer評估分數25-35%

 

 ​Q6:治療過程會疼痛嗎?

➤ 採用「無痛閾值」手法原則:  

✓ 全程壓力控制在4/10痛感以下  

✓ 同步監測呼吸與肌肉微顫動  

✓ 使用輔具減少關節被動拉扯

 

 Q7:有哪些科學實證支持?

  • 臨床神經學期刊研究:MFR合併拉伸可降低H反射振幅達42%

  • 復健醫學年鑑:連續4週治療使踝背屈角度增加15°±3.2°

  • 國際筋膜研討會報告:筋膜滑移度改善與Berg平衡量表呈正相關

Q8:居家可以配合哪些自我保健?

❶ 神經鬆動術|每天3次,每次5分鐘(經專業醫護人員指導後執行)  

❷ 筋膜球按壓|針對足底/前臂筋膜鏈進行滾壓  

❸ 水合補給|每日飲用體重x30c.c.水分維持筋膜彈性

 

 Q9:哪些情況需暫緩治療? 

✗ 急性深靜脈血栓  

✗ 未穩定的癲癇發作  

✗ 開放性傷口或嚴重骨質疏鬆  

※ 療程前需提供近期醫療評估報告

Q10:如何結合其他復健方式?

➤ 黃金整合模式:  

  • 肌筋膜釋放(30min) → 物理治療訓練(45min) → 低頻電刺激(15min)  

➤ 每週1次水療課程加強本體感覺輸入

 

**專業及免責聲明**

  • 本FAQ基於現行筋膜研究整理,實際療程需由認證治療師評估執行,如對自身症狀有疑問,請先咨詢相關專業醫護人士,文中數據引用自:  

       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apeutic Massage & Bodywork  

       2.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3.台灣復健醫學會年會論文摘要  

  • 本文由莉雅樂教室資訊團隊參考AI/DeepSeek所提供的資訊而整合,所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莉雅樂教室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乃至原創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莉雅樂教室概不負責。所附圖片,如有,只供參考。

"Our bodies are our gardens, to the which our wills are gardeners"---William Shakespeare

  • Facebook

Health care in nature

©2019 by MYCT Soma Architecture (Myofascial Release).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