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釋放對緩解中風患者痙攣的效益
中風 (Stroke) 又稱作腦卒中、腦血管意外等,是由血管病因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即時、集中的損傷,例如:栓塞、腦內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導致腦部細胞因缺乏血液供應而缺氧壞死,引致功能喪失的局部神經缺損的臨床症狀。是社會上常見的多發病,其病死率及致殘率均很高。患者中風後出現的功能障礙,稱為「中風後遺症」,是多樣且複雜的。臨床表現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強、語言塞澀、精神意識障礙等主要症狀。中風後遺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是全世界眾所周知的。
人體姿勢或活動靠的是肌肉、筋膜等系統的平衡去維持正常。中風後中錐體束損傷會導致上運動神經元綜合症,或多或少導致身體殘疾,乃至因身體創傷的記憶導致出心理層面的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會導致痙攣,痙攣可能會導致身體功能下降,這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的一個組成部分,亦是中風陽性特徵之一,例如痙攣性肌張力失調、伸肌或屈肌痙攣、陣攣和深部肌腱反射過度,一般稱為「中風性肌肉痙攣」,當中以上肢屈曲性痙攣及下肢伸直性痙攣最為常見,其痙攣結果取決於肌肉緊張的速度。中風患者在缺乏正常腦部訊息的指揮下,不單止患側容易出現肌肉張力不正常,令身體不能維持正常的姿勢及活動,使患側肌肉張力增加;亦由於整個筋膜網絡系統所構成的拉張整體 (tensegrity) 狀態失衡,導致脊椎、骨盆等出現形變、歪曲旋轉等;以及因身體代償機制所產生的姿勢適應 (postural adaptations) 所構成的習慣性不良姿勢,這是因為身體其他結構因適應患側而有意識地配合姿體所產生的中風患者能動動作,久而久之成為了無意識的習慣,也讓筋膜的拉張整體持續失衡,誘發或加劇患側的痙攣之餘,亦會導致其他疼痛或身體不適的纏繞而不知是因為缺乏針對整個筋膜網絡系統的適當復康訓練所造成。雖說筋膜張力失衡對中風恢復的影響可能不會立即顯現出來,仍應在初始階段協助解決,以防導致疼痛、關節僵硬、肌腱回縮和肌肉無力、獨立性降低等,進而影響復健和日常活動的成功。
許多研究探討了肌筋膜釋放 (Myofascial Release) 和伸展對中風相關痙攣的影響。已經進行的研究證明了肌筋膜釋放和拉伸對痙攣的影響。肌筋膜釋放術 (Myofascial Release Technique),又稱肌筋膜鬆解術。是一種試圖減輕肌肉活動的疼痛程度、減少痙攣、增加軟組織層間的靈活性和滑動、增強功能表現與調整結構的術法。根據其定義:肌筋膜釋放促進肌筋膜系統連接的機械、神經和心理生理適應潛力。其目標是透過對肌筋膜複合體施加低負荷、長時間的伸展來恢復理想的長度、調整身體結構、減少不適並增強功能。研究顯示了肌筋膜釋放和靜態伸展可減少過度活躍的伸展反射,緩慢持續的伸展有助於減少攣縮,長時間的肌肉伸展會降低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這將有助減少中風患者的痙攣狀態,與單獨使用一種技術相比,肌筋膜釋放與其他傳統技術,如傳統的物理治療結合使用時,它對痙攣表現出更有效的效果。
法國 Dr. Jean-Claude Guimberteau 拍攝了活體筋膜 (fascia) 視訊,顯示筋膜是一種在人體中充滿活力,不斷變化、調適充滿組織液 (細胞外基質 extracellular matrix) 的網狀物質,以三維式展開,是貫穿著人體全身的纖維結構網,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纖維,因此有著固態和液體的性質,是一個連續的結締組織 (connective tissues) 網絡,提供了所有人體結構的動態和流體般的筋膜基質 (fascial matrix) 意識。筋膜覆蓋並連接人體內的肌肉、器官和骨骼系統,存在於皮膚與肌肉和骨骼的底層結構之間,被認為具有類似神經系統的機械敏感信號系統整合功能。肌筋膜系統便是由肌肉和筋膜組成。筋膜系統在受到創傷、手術或發炎反應時所產生的限制,可以在疼痛敏感的結構上產生大約每平方英寸 2000 磅的拉伸強度。然而,肌筋膜硬化未必與肌肉有關,壓力可能也是導因。深層肌筋膜釋放旨在消除更深層筋膜層的阻塞物 (障礙),這是透過拉伸筋膜的肌肉彈性成分以及交聯並改變筋膜基質的黏度來實現的。現代醫學仍然對筋膜處於探索的階段,但從多方面的研究來看,這纖維筋膜網絡式的結構賦予了人體功能與結構,最顯著的功能是支撐、分離和組織肌肉,以及延伸進入肌腱和骨骼,締造以一體化方式進行運作的環境。據此,進行肌筋膜釋放的工作者關注的是放鬆和機械重建神經肌肉系統,以及對身體的筋膜約束。
在進行肌筋膜釋放時,不要遺漏了筋膜物質的流體成分,它是身體各個系統和細胞的環境。人體中75%是屬於流體,肌筋膜釋放原理與流體動力學和生物力學的動力學提供了獨特的原理,持續性的壓力被用在接近整個多層次的筋膜系統和限制上。筋膜系統在本質上也是屬於壓電系統 (piezoelectric),即是對筋膜受限處給與持續的壓力可導致壓電現象 (piezoelectric phenomenon)。持續5分鐘或更長時間對筋膜受限處給予壓力是很重要的,這個時間因素讓這種壓電現象建立一個臨界點,然後允許相位轉變 (phase transition),這種相位轉變現象類似冰轉變成水,這就是讓基質 (ground substance) 脫水軟化,變得更加液態化及可滑動。一旦消除這種巨大的壓力,可緩解許多診斷類別中的疼痛、頭痛、動作受限等症狀。這就是為甚麼時間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肌筋膜釋放對肌肉骨骼系統施加手動壓力時發生的神經反射變化透過受體提供傳入刺激,為了做出反應,脊髓和大腦皮質層必須分析資訊。傳出抑制通常跟隨傳入活化。當施加伸展的傳入刺激時,工作者等待傳出抑制發生,以便隨後放鬆。另有研究解釋的另一種可能性是 II 傳入纖維:在這種情況下,小腿肌肉的肌梭會在肌肉拉伸時被激發。脈衝將由 II 傳入纖維經由脊髓傳遞,進而抑制α運動神經元13、14、15的神經元興奮性。
肌筋膜釋放的藝術是工作者需要以心與時間來傾聽他們的客戶,使用手來感受是甚麼造成疼痛和不適,發現每個客戶獨特的屏障和受限的能力。當兩個人相遇接觸,兩人的振動速率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允許振動速率匹配是很重要的,這最後會導致兩人共振,共振是肌筋膜釋放術產生癒合發生的關鍵。這種靜態伸展運動有助於使張力正常化、減輕疼痛、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並改善結構與功能。肌筋膜釋放拉伸技術可以以各種形式給出,包括:被動拉伸、主動拉伸、長時間拉伸、回彈拉伸、等速拉伸和等張拉伸,也可以根據拉伸強度 (即可以施加到結構上的張力量) 以各種方式給出其可以保持恆定或可以改變。伸展可以降低僵硬,改善運動控制,增加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減少攣縮的發生,增加運動範圍,改善步態模式,並減少行走時的能量。儘管拉伸和肌筋膜釋放都有望對中風患者的痙攣產生影響,但仍需要在臨床實踐中確定這些軟組織伸長方法的功效。然而,肌筋膜釋放訓練毫無疑問可以與個人熟悉的運動練習搭配在一起,中風應盡早進行肌筋膜釋放以緩解痙攣後遺為宜。
MYCT 身心原動力
Just Breathe
免責聲明:
本文由 MYCT 身心原動力 資訊團隊撰寫與整合,所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MYCT 身心原動力 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乃至原創性。若你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對於你因本文刊載的任何資訊而可能招致的損失、損害賠償、訟費或其他開支及責任,MYCT 身心原動力 概不負責。
* 圖片只供參考。